(通讯员 黄静)6月25日,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洪山礼堂举行,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星空平台共有5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4项,包括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各1项;以第二完成单位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星空平台焦玉勇教授等一等奖获得者作为获奖代表接受了省领导颁奖。
焦玉勇教授在洪山礼堂前留影
焦玉勇教授、谭飞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评估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团队研发了隧道掌子面近场地质智能感知和中-远场超前地质探测系列化方法、技术与装备,构建了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隧道施工风险管控与决策支持系统,攻克了隧道重大地质灾害源探测干扰施工、精度差、效率低、费用高等瓶颈问题,实现了隧道施工过程中重大工程灾害的风险规避以及施工安全决策。成果成功应用于湖北、福建、山东等20余个省份500余公里的隧道建设,破解了隧道施工受艰险地质条件制约的瓶颈问题,经济效益5.6亿元,社会效益显著,整体提升了我国隧道工程超前地质探测和风险评估的科技水平。
窦斌教授、郑君副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深部地热储层改造增效及随钻测量一体化技术”获技术发明二等奖。地热储层改造增效是深部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精确获取目标靶区地质环境参数与建立地面至热储靶区之间的通道是实现储层高效改造的先决条件。团队发明了基于二氧化碳爆破致裂-水力压裂一体化深部热储改造工艺,突破了深部热储大规模体积压裂技术难点;发明了深部热储靶区环境地质参数随钻测量系列仪器,攻克了热储靶区环境地质参数检测抗高温高压技术瓶颈;发明了耐175℃/175MPa深部热储靶区井眼轨迹参数高精度随钻测量与信号传输技术,为高效精准建立地面至热储靶区间物理通道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广泛应用于高温地热钻采工程与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在青海共和盆地、山西大同地热示范工程、松科二井科学钻探等20余个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学工程中成功应用。
马保松教授、曾聪副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城市地下排水管网隐患智能探测与非开挖修复成套技术及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团队开发了复杂服役条件下地下排水管网内部和外部隐患全空间一体化智能检测系统技术,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多病害和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地下排水管网安全评估量化模型,研发了管道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段病害、大直径与异形管段非开挖修复系统技术,解决了不同管道材质与形状、不同服役条件下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内部与外部病害一体化检测与修复难题。研发的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13个国家,并已在国内北京、上海等30多个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检测修复与应急抢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国内外不同地区地下排水管网安全和高效运维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对减少道路塌陷、环境污染,城市内涝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周小勇老师、庞于涛副教授团队完成的“复杂环境深水桩基础及现浇混凝土桥梁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团队针对复杂环境深水基础混凝土桥梁设计和施工高质量发展需求,完成了软岩嵌岩桩基础承载及沉降理论、深水群桩结构体系抗震性能高效评价、悬臂施工桥梁精益建造技术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不同沉渣厚度的软岩桩基础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揭示了沉渣影响下软岩桩基础承载变化规律,建立了桩-软岩界面胶结软化荷载传递精细化理论计算模型,揭示了桩-岩界面荷载传递机理;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地震波时域修正理论的耐震时程波构造方法,实现了深水桥梁结构抗震性能的高效精准评估,构造时间可缩短80%以上,结构抗震性能精细化评估效率较以往提高60%以上,精度较传统耐震时程法提高了约15%;研发了海水造浆、超长桩遇阻清障、低桩承台围堰预封底反开挖等基础施工新技术,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域的CRTSⅢ型轨道板温度梯度模型,提出了基于弹性模量时变效应和修正剪力法预压的悬臂浇筑精细化控制方法。成果已在多个桥梁工程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校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卢春华副教授、蒋国盛教授等参与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大顶角超深斜孔钻探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团队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陡倾角、大跨度顺河断层的勘探技术及测试技术的特点,研发了塔机一体化斜孔装备与钻孔轨迹控制技术,保证了大顶角超深斜孔钻进的顺利实施,钻孔轨迹得到有效控制;研发了复杂地层大顶角超深斜孔钻进工艺技术,确保了复杂地层大顶角超深斜孔高效安全钻进;研发了复杂地层高保真取芯钻具,有效提高了取芯质量,为准确评价工程岩体特性奠定了坚实基础;研发了复杂地层大顶角超深斜孔随钻压水试验技术,解决不提钻条件下开展压水试验的难题,保证孔壁不完整破碎地层的压水试验成功率,促进绳索取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钻探中的应用,提高钻探效率。成果在坝址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2021年度湖北省共授予300项(人)科学技术奖励,其中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项,自然科学奖43项,技术发明奖40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90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10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15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有23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9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奖4项。
(文字编辑:王灿)